农作物育种创新能力提升项目扶持政策奖励多少钱?
原则上任何企业(工厂)都会有相关的补贴项目可以申领的,多与少的问题,少则几千,多则上亿,要根据企业涉及的经营项目、企业规模、人员、财报、规划、投资、知识产权、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等等非常多维度综合评估和匹配。
可以申请哪些?
涉及人员的补贴:社保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租金补贴、基层就业补贴、吸纳贫困人口补贴、吸纳退役军人就业补贴等等,每个企业都会有的。
涉及企业项目补贴: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高新技术认定、专精特新、首次贷款贴息、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小升规补贴、示范中心等等几十项,无论是初创企业还是大型企业,总有多项适合企业的。
涉及企业经营改造:技术改造、大型设备买卖、首套设备购买、智能智能制造、两化融合、专利产业化、疫情后的各种扶持政策补贴等等。
涉及到投资开发:创新平台建设、电商平台、科技创新平台、文旅建设开发、农村旅游开发、制造业建立等等都有相关的专项资金扶持。等等更多!
大多数企业是不知道有相关政策的扶持的,就算知道也认为没多少或无所谓,这些都是非常错误的观念,很多扶持项目不但得到政府资金资助,还能得到更多企业荣誉资质、税减、贷款贴息、招投标加分、政府优先采购等等,企业发展壮大得到更多无形的帮助,很多都是意想不到的好处。
如何申请补贴?
1、政策挖掘与分析
在初始阶段,企业需要找到政策,在众多的补贴政策中挖掘出企业可申报的项目,并且做好政策的分析解读工作,包括其申报条件、资助金额和数量等。
2、企业评估
在进行政策分析解读之后,我们还需要做好企业评估工作,在这方面需要注意的是做到实事求是,企业评估不是为了宣传企业,所有的数据信息都是必须要真实有效的。
3、申报材料
要选哪个解决企业如何拿到政府补贴这个问题,准备好相对应的申报材料是我们必须做的事情,而且要注意千万不要出现申报材料伪造等行为。
4、申报与公示
企业在准备好申报材料之后,需要再申报期限内提交申报材料到相对应的窗口,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的项目申报采用的线上申报,有些是线下申报,当然了,也有同时需要线上线下都申报的项目,按照具体的申报要求申报即可。
通过这四点,可以很好的解决企业如何拿到政府补贴这个问题,当然了,这并不是说这样做企业就一定能拿到补贴,企业要想提升项目申报的成功率,还需要掌握相关的补贴项目的申报技巧。
农作物育种创新能力提升项目
1、建设要求。发挥种业企业在现代种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形成更加紧密的科企合作关系,通过改善育种创新条件,加快构建商业化育种创新体系。支持企业开展高效育种,提升种质资源保存利用、育种科研创新、种子生产加工、良种推广服务等能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族种业航母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特色优势种业企业。推动海南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和“南繁硅谷”建设,提升南繁育种水平,加快新品种培育和品种更新换代。
2、建设内容。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农作物育种测试设施设备、表型与基因型鉴定设施设备及田间工程建设,低温种子库、检测实验室、农机具库等土建工程,支持企业在本地或异地建设用于育种创新的核心育种站、品种测试点等田间工程,以及实验分析设备、农机具、仪器设备购置等。
3、储备条件。新建2个分子育种表型与基因型鉴定平台,布局在京、琼两省(市);改扩建2个分子育种创新服务平台,布局在京、湘两省(市)。规划育种创新项目共52个,包括水稻9个、玉米7个、小麦4个、马铃薯4个、大豆、油料、花生、油茶等油料作物共7个、杂粮杂豆(含青稞)3个、棉糖麻3个、果菜茶(含食用菌、花卉)12个、热带作物3个,其他品种的育种创新项目根据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确定。
申报分子育种创新服务平台和表型与基因型鉴定平台单位,要求有建设用地或自有房产可用于试验业务;具有种质资源表型基因型鉴定、分子育种、遗传育种、生物信息、大数据及物联网的专业技术人员;具有良好的财务状况,能够提供必需的运行经费支持。
申报农作物种业育种创新项目,需具备以下8个条件:已开展科企合作,与科研院所或高等院校签订长期科研合作协议,明确种业科研成果转化方式,其中参加国家或省级良种联合攻关的企业优先;具有专门的育种机构,在全国不同生态区有测试点30个以上和相应的播种、收获、考种设施设备;具有分布在不同生态区、自有或租用(剩余租期不少于5年)的科研育种基地5处以上、总面积200亩以上;近3年内,年均科研投入不低于年种子销售收入的5%;生产经营主要农作物种子的,具有作为第一育种者的国家级审定品种3个以上,或者省级审定品种6个以上,或者国家级审定品种2个和省级审定品种3个以上,或者国家级审定品种1个和省级审定品种5个以上;生产经营非主要农作物种子的,应当具有相应作物的以本企业名义登记或单独申请获得植物新品种权的品种5个以上;企业综合实力强,行业市场占有率靠前;具有专门的科研团队从事科研育种活动;近三年无生产经营假劣种子或套牌侵权行为。
4、中央投资规模。育种创新能力提升项目中,除国家级分子育种平台外,以大型育繁推一体化龙头企业投资为主,中央投资占项目总投资比例不超过40%且最多不超过3000万元。中央投资主要用于项目中具有一定公益性质的基础设施建设。
相关文章推荐
【江西省】减!降!抵!退!江西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为企业送上“及时雨”
免责声明: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本平台致力于尊重原创,版权归著作权人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