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 | 北京试点“报备即批准”,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时间压缩八成
发布时间:2021.12.30

“为支持北京市‘两区’建设,国务院批准我市实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报备即批准’政策试点,对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关键材料等领域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实行报备即批准。这对我市加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和服务,深化营商环境改革,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财政局,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推动政策试点取得积极成效。”12月29日,在“创新+活力”北京优化营商环境5.0版改革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专场发布会上,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创新创业服务处处长施辉阳介绍道。

 

此次发布会是为贯彻落实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活力”5.0版改革政策,助力北京率先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由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中关村科学城管委会联合召开,并对相关政策进行解读。

 

据了解,按照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的规定,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分为自我评价、注册登记、提交材料、专家评审、认定报备、公示公告等环节,其中备案环节由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组成的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小组办公室负责,周期较长。北京市以“两区”建设为契机,积极争取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报备即批准”政策试点。

 

据介绍,经国务院批准,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今年,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启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报备即批准”政策试点。政策试点规定,对在京从事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关键材料等领域生产研发类规模以上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企业时,满足从业一年以上且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不低于50%条件的,实行“报备即批准”。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即可按规定享受所得税优惠等相关政策。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会同北京市财政局、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在国家赋予的“一降”(即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占全部研究开发费用总额的比例由不低于60%降为不低于50%)“一减”(即减备案环节时限,对试点企业实行“报备即批准”)政策优惠基础上,按照深化营商环境改革要求,大力推进“三减”,“减”出企业获得感,“增”强企业满意度。一是减流程。取消线下受理环节,对企业申请认定实行全程网办、不见面办理,全国高新认定办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为北京市开通了专门入口,企业可 “一键直报”申报材料。二是减材料。对通过政务大数据共享能够联网取得的数据,如企业登记注册、知识产权、人员等情况,企业无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三是减时限。对企业申请认定实行“随申请、随认定、随报备、随批准”。同时,积极做好政策试点动员工作。印发实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报备即批准”政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为企业申请政策试点提供指导。组织各区深入开展企业摸底调查,做好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关键材料等领域企业储备。举办专场政策宣传培训活动,鼓励企业参与申报。截至目前,北京市已有77家企业通过政策试点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企业从申请认定到取得证书用时仅一个月,较常规流程大幅压缩80%以上。

 

开展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报备即批准”政策试点是优化营商环境,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项重要的创新性举措。下一步,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将会同北京市财政局、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等部门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培训力度、做好试点工作组织动员,最大限度用好政策试点红利。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市财政局,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将按照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便利化水平。同时,研究出台促进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措施,用好国家支持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先行先试改革等政策,不断培育壮大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群体,为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打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涵养重要新生力量。

 

相关文章推荐

【政策解读】涉及企业的就业创业政策

政策解读 | 北京出台“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16条” 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不设隐形门槛

 

免责声明: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本平台致力于尊重原创,版权归著作权人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及时删除